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人大要闻
当前相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浏览次数:2869作者: 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7-25

为进一步推动相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日前,淮北市相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该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目前,该区下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37所(其中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4所,初中6所,区直小学8所,三个中心校下辖小学18所)。全区公办在校中小学生24613人,教职工1520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持续发力,按照教育优质均衡的标准要求,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补充新教师、优化各类资源均衡配置,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际差异进一步缩小,整体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目前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教师编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

一是核定编制不准,数量缺口较大。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3〕67号)文件精神,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原则测算,该区应配备教师1576人。该区现有教师编制为2009年按生师比标准核定,共1487人,二者剪刀差为105人。核定编制不准确,造成教师数量缺口较大。另有怀孕请产假51人,患重大疾病27人,取得教师资格、无代课能力38人,2017年底将退休57人,至2017年底计缺278人。

二是教师队伍断层,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思维方式局限,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同时缺乏年轻骨干力量,严重制约了优秀校风校训的传承。目前该区教职工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总数的4%,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1%。若不及时补充教师,近期该区教师队伍会出现断层、断代现象。

三是教师缺口较大,学科性缺编严重。按照上级“开足开齐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体、美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专业性较强,其它学科人员无法替代。目前,该区18所农村中小学专职音、美教师数量为零。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既加大了教师负担,又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大班额”形式日益严峻

随着城镇化规模扩大、进城务工人员急剧增多、大量新建小区投入使用、二孩生育政策放开,该区“大班额”形势日益严峻。

截至2016年9月,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班级636个,超标准班额班级254个,比例为40%,大班额班级117个,比例为18%,超标准班额及大班额比例,远远超过全省“24%”和“9.7%”的平均比例。长山路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古城路小学、翠峰小学、淮纺路小学、淮海路小学、濉河花园小学等学校“大班额”现状突出,占该区超标准班额班级总数82.8%,大班额班级总数95%。据初步摸排测算,今年秋季开学,以上学校需新增教学班级16个。

三、空置校舍较多造成资源浪费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学龄人口日趋减少。为促进农村义务教务优质均衡发展,该区结合实际,加大了中小学校的布局力度,适度集中办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但同时空置校舍较多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据最新统计,目前该区合计五所学校闲置剩余教室65口,大多处于闲置废弃状态,整体利用率不高。

二、关于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建议

一、全面采取区招局管校聘管理模式,致力解决教师“断层”问题。

鉴于目前该区教师队伍现状和区财政经济状况,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借鉴周边地市招聘编外聘用教师的做法,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人社部门牵头,教育、财政、编办、法制、监察等部门配合,逐年逐步招聘编外“聘用制”教师,并形成常态化的教师补充机制。经测算,建议2017年招聘编外“聘用制”教师80人。

招聘教师采取市(区)招局管校聘管理模式,教育部门与招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限为三年(含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不合格的解除合同),合同期满后视工作情况,双方协商,可以续聘,重新签订合同。聘用教师在岗期间,第一年执行工资标准为每月2700元,第二年经考核合格,工资标准调整为每月3050元,第三年经考核合格,工资标准调整为每月3450元(以上工资标准含奖励工资,执行此标准和省招同类教师相比每月低800-1000元)。三年合同期满继续聘用的,在第三年工资标准总额的基础上,年度考核合格,每年增加月工资50元,年度考核为优秀,每年增加月工资80元。从签订合同生效之日起,为其购买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乡镇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参照在职在岗人员标准执行。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区聘教师,不再续聘。招聘人员在聘用期间,可以参加职称评定,聘用期间取得中级、副高和正高职称者,从取得相应职称的次月起每月增加职称兑现工资分别为:200元、400元、800元。

二、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点规划,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

一是科学划分学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区县管理后,应当通过合理调配主城区教育资源,科学划分学区,缓解“大班额”。对于由于学区大、外来务工子女多出现“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的长山路小学、翠峰小学及淮纺路小学,建议重新划分学区。

二是挖掘资源潜力。按照该区制定的《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提出启动濉河三区(西山南路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办学,恢复董庄小学招生,缓解濉河花园小学和土楼小学招生压力;启用泉山路学校招生,缓解长山路小学招生压力;启用财校为淮纺路中学所用,淮纺路中学作为淮纺路小学校区,缓解淮纺路小学招生压力;将二幼相山分园、淮海路幼儿园搬迁至淮北二中老校址,挪空教室用于第二实验小学、淮海路小学扩班扩容。

三、优先保障地教育事业需要,综合解决闲置校舍问题。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优先用于教育、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同时要依法规范原有校园校舍再利用工作,优先保障当地教育事业需要。鉴于该区合计五所学校闲置剩余教室65口,多为学校闲置剩余部分教室,不存在整所学校闲置废弃情况,建议尽快配置相应教学设备,扩大招生规模,尽量接纳学区内的适龄儿童,将闲置校舍投入教学使用,缓解生源饱和学校的压力。对于该区第二实验小学凤凰城分校共48口教室闲置42口的特殊情况,建议将闲置校园校舍继续用于优先发展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等,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好基础。

(通讯员:曹璨)

版权所有:淮北市相山区人民代表大会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160019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