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南街道作为较为典型的“三城改造”区域,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为突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大,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多,社情民意复杂,各类隐患量大面广等带来各类社会治理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相南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在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助推区域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展现了人大工作朝气蓬勃的新面貌、新局面。
搭平台、建机制,“联络站”提升基层治理“规范化”。相南街道人大工委坚持硬件与软件统建,功能与功用统一,下功夫完善人大代表阵地体系,为人大代表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搭建平台,升级人大代表活动室建设。结合“红满网格、党日活动”等载体,人大代表深入“微网格”。同时,街道人大工委统筹制定联系选民计划,建立代表定期接待选民、小组活动、监督实效等机制,确定每月5日、25日开展选民接待活动,了解民情民意,听取意见和建议,增强了人大代表活动室的发展活力和生命力。
优服务、强履职,“代表督事”提速民生实事“快车道”。“代表督事”立足街道实际,将每月代表征集的社情民意处理反馈与代表督事制度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有街道特色的人大代表督事制度体系并取得初步成效。其背后,是街道人大通过走访收集问题、分类处置到督促整改,推动民生关键“小事”、利民“实事”解决落实的闭环机制。进一步拓宽了代表履职渠道,让代表的履职从大会延伸到日常,从会场走向企业,走进群众心里,让代表能在民生小事、矛盾隐患解决中更好发挥监督作用,有效回应群众关切,发挥代表在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