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察民情、聚民意、惠民生、促发展,结合代表工作“2121”工程,在该区深入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察民情,用好联络平台。依托代表活动室和代表联络站,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选民活动,让代表贴近群众、直面群众。推进人大工作“阵地前移”,推广东山街道“一线工作法”,在人流量大的菜市场开设“办公晨摊”,打造“聚心茶馆”,把公共场所打造成联系群众的阵地,让代表体察民情在一线、倾听民声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任圩街道人大打造“百姓说事点”,聊家长里短,话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察民情、解民忧;东街道搭建网络视频接待平台,直接连线辖区选民,让群众有话想说。各代表小组定点联系21个村(社区),宣传政策法规,体察群众冷暖。各镇(街)人大建立代表微信群、QQ群等工作平台, 采取“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等方式,落实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一线体察群众生活;落实代表接待日制度,每月到平台接待选民,全年累计接待657人次,协调解决选民反映难点问题306个。
聚民意,广泛联系选民。落实双联机制,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118名基层人大代表,通过走访座谈、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等方式,听取代表意见建议460余条。开展“三进三访”活动,组织代表进社区、进企业、进选区单位,访群众、访企业、访基层工作者,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坚持“一问、二看、三记录”三步走访法,将代表服务送至基层一线,第一时间倾听群众呼声,收集一批促进相山发展的“金点子”。三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围绕所在区域的社情民意、群众诉求,选择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密切关注又渴望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强的意见、建议。据统计,各代表小组按要求开展联系国家机关活动46次,开展调研视察活动43次,专项督查38次,引导代表每月至少提出1条意见建议,推进了“聚民意、惠民生”主题活动。
惠民生,办好代表建议。为确保代表选民满意,我们明确了方法步骤,要求按照职责权限办理代表建议,把握好收集、研处、办理、反馈、评价五个环节,由各级人大送交相关单位研处承办;需上级协调解决的事项,报上级有关方面统筹安排,并及时反馈结果。重视做好评价环节的工作,重点督办代表反馈不满意的意见建议,多次调度办结率偏低的单位,通报批评对办理工作不够重视的单位,让承办单位感到压力。“聚民意、惠民生”行动自2022年4月开展以来,截至2023年3月31日,共收集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932条,办结3665条,办结率93%,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促发展,巩固行动成果。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着力服务大局、反映民意,有针对性的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助力促进相山发展。梳理出代表反映较多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调研视察,研究一批、解决一批、巩固一批。关注经济发展重点,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开展市“五群十链”产业发展暨固定联系国家机关活动,通过实地察看、现场询问,提出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格局的具体举措。关注环境治理难点,先后开展多次专题调研,如:食品工业园污水处理问题及湘西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水环境治理视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相山校区操场改造工程环境污染问题,渠沟镇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等,紧盯问题督促督办、监督整改,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群众反映热点,关注物业管理、文明创建等,开展工作督查,巩固既有成果。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马庄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察看民情,听取建议,针对线路老化、杂乱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项目改造得以稳步推进。
下一步,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将结合自身实际,继续深入调研,改进方式方法,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继续抓好“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相山贡献力量。(邹晨光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