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相山区西街道人大工委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航向,通过畅通民主渠道、深化法治建设、聚焦民生实事等举措,将民主与法治的力量注入街道发展肌理,为辖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多元平台织密民意网络,让民主“落地有声”。“小区地下车库道闸入口路灯未开启,车辆进出不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家住五号公馆的王阿姨通过社区网格群反馈问题后,人大代表次日便协调物业公司联系开发商对地下车库道闸的照明灯进行维修。这是西街道人大畅通民意渠道的生动缩影。街道以代表联络站为枢纽,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民意网:代表每月固定在联络站接待选民,年内已面对面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充电桩短缺和居民养老等问题40余件;依托8个社区网格群,实现居民诉求“秒速直达”;向辖区居民发放“民情联系卡”,标注代表联系方式与职责范围,架起“家门口的连心桥”。截至目前,共收集民生建议150余条,办结率达95%,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真实可触的民主。
法治浸润筑牢治理基石,让规则“深入人心”。“原来高空抛物不仅不道德,还可能触犯刑法!”参加完社区法治讲座的李大爷恍然大悟。西街道人大将法治建设作为治理核心,多维度筑牢法治防线。联合街道司法所开展“法治进社区”活动,年内举办《民法典》解读、反诈骗宣传等讲座7场,发放宣传册700余份。在决策层面,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针对辖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组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法律顾问共同审议方案,确保程序合法、民意彰显。如今,居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显著增强,社区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2%。
民生导向践行履职初心,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改造后的小区不仅换了新管网,还加了健身区,住得太舒心了!”谈及老旧小区改造,洪山社区居民张女士赞不绝口。这得益于街道人大的全程参与,组织代表逐户走访,收集到“保留老树”“增设无障碍通道”等20余条建议,全部纳入改造方案。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建成利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机构托养、医养结合康复护理、居家照护和心理咨询等服务;针对就业难题,联合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举办招聘会4场,帮助50余名居民找到工作。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民主成果转化为居民的获得感。
机制创新激活履职效能,让监督“精准有力”。强化代表管理,制定履职考核办法,从联系选民、提建议、参与活动等方面量化考核,通过公布结果、表彰优秀、提醒不力者,督促代表尽责。构建联动格局,加强与区人大代表、其他街道人大的联动,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监督合力。深化监督检查,通过听报告、专项调研、实地视察监督街道办事处工作,聚焦热点难点提建议;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台账全程介入,邀请代表和居民参与,确保项目惠民。这些创新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有效推动了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提升。
民主凝聚人心,法治护航发展。相山区西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深耕民主法治建设,以更实举措回应群众期盼,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大力量”。(文/牛丽娜)
一审:牛丽娜
二审:陈 淼
三审:卓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