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房子年久失修,这要是下了大暴雨我该怎么办呀……”60多岁的残疾老人李师傅诉说着。
深入调研,掌握危房真实状况
通过选民接待活动了解到该信息后,街道人大工委心系危房居民,立即组成调研小组,主动深入闸河社区机电公司楼开展实地调研。他们逐户走访,查看房屋的结构安全、墙体破损、屋顶渗漏等情况,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担忧。
经了解,李师傅的房屋为机电公司楼(原物资局公司家属楼),坐落在淮北市相山区东街道淮海东路389号,该房屋设计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末,砖混结构,在此居住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由于该楼建成年代久远,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如今已多处出现严重安全隐患。很多居民房屋墙体出现大面积开裂,部分房屋的木质结构已经腐朽,每逢恶劣天气,居民们便提心吊胆。
积极建言,推动政策落实
在深入了解到房屋情况后,东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们多方联系有关单位沟通协调,组织召开机电公司楼改建工作推进会。会上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指出:可根据居民实际情况提供多样化安置选择,尤其对高龄老人、病患家庭,建议由社区提供 “一对一” 帮扶;要将收集到的居民诉求按照资金筹集、施工条件、安置准备等分类整理,积极与住建、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争取政策支持;要形成民主协商工作机制,针对可能存在的争议问题,号召居民代表、政府部门、施工主体共同协商解决、达成共识;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避免政策“一刀切”。
多方协调,破解更新难题
会后,人大代表迅速开展行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针对涉及的多个部门和单位,协调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和施工单位等各方力量,积极推动危房更新工作。同时代表们会同区住建局共同组成政策宣讲小组,深入一线,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络等方式,积极向居民宣传老旧房屋“自主更新”的有关政策和相关工作进度,化解了部分居民担心“危房改造导致无家可归”的担忧。在了解到部分居民在更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租金压力后,东街道人大工委主动作为,多方协调,为居民提供过渡安置方案,确保居民在危房更新期间能够住得安心、舒心。
截至目前,已组织原机电公司楼居民代表成立“自主更新”委员会,已有的56户居民已经全部完成搬离,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下一步,东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发挥作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完善设计方案,起草代建协议、扎实开展落实。代表们将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与“自主更新”委员会一同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和过渡期间的服务工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美好家园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文/李茹茹)
一审:李茹茹
二审:王昌峰
三审:卓德政